胃肠型流感怎么回事,怎么办

关键词: #流感
关键词: #流感
胃肠型流感可能由病毒感染、免疫力低下、接触传染源、饮食不当、环境因素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抗病毒治疗、补液支持、调整饮食、对症用药、预防传播等方式治疗。
胃肠型流感主要由诺如病毒、轮状病毒等肠道病毒感染引发。病毒侵袭胃肠道黏膜后,会引发炎症反应和消化功能紊乱。临床治疗以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为主,重症患者需静脉补液。利巴韦林等广谱抗病毒药物可用于免疫功能低下者。
儿童、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因免疫功能较弱更易感染。这类人群发病时症状更重,病程更长。除常规治疗外,可适当补充免疫球蛋白。恢复期建议摄入富含维生素A、C的食物如胡萝卜、柑橘等增强免疫力。
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体表面或患者呕吐物传播。患者粪便中病毒可存活2周以上。处理污染物时应戴手套,使用含氯消毒剂。发病期间需单独使用餐具,排泄物要用漂白粉消毒后再冲入下水道。
食用未煮熟的海产品或受污染的生冷食物易感染。发病初期应禁食4-6小时,之后逐步尝试米汤、藕粉等流质。恢复期可进食低脂少渣的半流质,如蒸蛋羹、烂面条。避免牛奶、豆类等产气食物。
寒冷季节和人群密集场所易暴发流行。学校、养老院等集体单位需加强环境消毒。患者应居家隔离至症状消失后72小时。室内保持通风,门把手、水龙头等高频接触部位每日消毒2次。
胃肠型流感恢复期建议采用渐进式饮食调理,从清流质过渡到低纤维软食。可适量饮用淡盐水或口服补液溶液维持电解质平衡。症状缓解后2周内避免剧烈运动,保证充足睡眠。注意观察尿量及精神状态,出现持续高热、意识模糊等严重症状需立即就医。日常预防要重视手卫生,饭前便后使用肥皂流动水洗手至少20秒。易感人群可在流行季节前接种轮状病毒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