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有神经损伤和压迫的骶骨骨折的治疗方法

伴有神经损伤和压迫的骶骨骨折可通过卧床制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神经阻滞和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骶骨骨折通常由高能量外伤、骨质疏松、肿瘤转移、慢性劳损和先天发育异常等原因引起。
急性期需严格卧床4-6周,使用气垫床预防压疮,保持髋关节屈曲20-30度以减轻骶骨压力。禁止坐起或翻身时扭曲脊柱,排便采用侧卧位便盆。3周后可在支具保护下进行床上踝泵训练,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塞来昔布缓解疼痛,严重神经痛可短期应用加巴喷丁。骨质疏松患者需联合使用阿仑膦酸钠和钙剂。急性期可静脉滴注甘露醇减轻神经水肿,合并感染时需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抗生素。
伤后2周开始低频脉冲电刺激促进骨折愈合,配合超短波治疗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神经损伤患者需进行经颅磁刺激治疗,6周后加入水中步行训练。康复期采用核心肌群悬吊训练恢复脊柱稳定性。
对顽固性疼痛可在CT引导下进行骶孔神经阻滞,使用利多卡因复合甲强龙注射。合并马尾综合征需行硬膜外腔药物灌注,严重病例考虑射频消融治疗。治疗前后需评估肌电图和体感诱发电位变化。
骨折移位超过1厘米或合并神经功能进行性恶化时,需行骶骨椎弓根螺钉固定术。肿瘤转移病例可选择姑息性骶骨成形术。术后48小时内需监测下肢运动功能,2周后开始渐进式负重训练。
康复期需每日补充1200毫克钙质和800单位维生素D,多食用三文鱼、黑芝麻等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食物。避免久坐超过30分钟,使用记忆棉坐垫分散压力。每周进行3次游泳或骑自行车训练,强度以不诱发疼痛为度。睡眠时侧卧双腿间夹枕保持骨盆中立位,定期复查骨密度和神经传导速度。出现大小便失禁或足下垂等神经症状加重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