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诊断标准是什么

肿瘤科编辑 科普小医森
26次浏览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骨髓

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骨髓浆细胞比例异常、血清或尿液中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升高、相关器官或组织损害。诊断需结合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临床症状综合判断。

1、骨髓浆细胞异常:

骨髓穿刺检查发现克隆性浆细胞比例≥10%,或组织活检证实存在浆细胞瘤。浆细胞形态异常、免疫表型检测显示CD38和CD138阳性表达,同时伴有细胞遗传学异常如del(17p)等特征性改变。

2、单克隆蛋白升高:

血清蛋白电泳出现M蛋白峰,免疫固定电泳可明确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类型。多数患者血清中IgG或IgA水平升高,轻链型患者尿本周蛋白阳性。游离轻链比值异常也是重要指标。

3、终末器官损害:

符合CRAB标准中的至少一项:高钙血症(血清钙>2.75mmol/L)、肾功能不全(肌酐>177μmol/L)、贫血(血红蛋白<100g/L)或骨质破坏。骨质破坏在X线表现为溶骨性病变,MRI可发现骨髓浸润。

4、影像学特征:

全身低剂量CT或PET-CT显示多发溶骨性破坏,常见于脊柱、骨盆和长骨。MRI对早期骨髓浸润敏感,可显示局灶性或弥漫性异常信号。约80%患者存在骨质疏松或病理性骨折。

5、次要诊断标准:

包括骨髓克隆性浆细胞比例60%以上、受累与未受累血清游离轻链比值≥100、MRI检查发现超过1处局灶性病变。这些标准对无症状冒烟型骨髓瘤进展为活动性疾病的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确诊多发性骨髓瘤需定期监测血常规、肾功能和电解质水平,保持适度活动预防骨折,建议高蛋白饮食补充营养。日常注意观察骨痛、乏力等症状变化,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治疗期间需配合血液科医生进行疗效评估和方案调整。骨髓穿刺和影像学复查是跟踪病情进展的重要手段。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