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体温低于36度怎么办

普外科编辑 健康科普君
11次浏览

老人体温低于36度可通过加强保暖、补充营养、调整用药、排查基础疾病、医疗干预等方式改善。低体温通常由环境寒冷、营养不良、药物副作用甲状腺功能减退、感染等因素引起。

1、加强保暖:

低温环境下老年人易出现体温调节功能下降,需保持室内温度在20-24摄氏度,穿着棉质保暖衣物,使用电热毯或热水袋时注意避免烫伤。四肢末梢可穿戴手套袜子,头部戴帽减少热量散失。

2、补充营养:

长期蛋白质与热量摄入不足会导致产热能力降低。建议每日摄入足量优质蛋白如鱼肉蛋奶,适当增加坚果、芝麻等高热量食物。贫血患者需补充含铁食物如动物肝脏,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营养补充剂。

3、调整用药:

部分降压药、镇静剂可能抑制体温调节中枢。需在医生评估下调整β受体阻滞剂、氯丙嗪等药物剂量或更换替代药品。服用降糖药物者需警惕低血糖引发的体温下降。

4、排查疾病:

甲状腺功能减退是老年低体温常见病因,表现为怕冷、皮肤干燥,需检测甲状腺激素水平。糖尿病、帕金森病等慢性病也可能影响体温调节,需完善血糖监测与神经系统检查。

5、医疗干预:

体温持续低于35度或伴随意识模糊需立即就医。医院可能采用复温毯静脉输液升温,严重者需入住重症监护室。感染性疾病引发的低体温需及时进行血培养等检查并给予抗生素治疗。

日常需定期监测老人晨起体温,选择水银体温计测量腋温5分钟更准确。冬季适当增加红枣生姜茶、羊肉汤等温补膳食,避免长时间静止不动。合并慢性病患者建议每3个月复查肝肾功能与电解质。出现嗜睡、言语不清等预警症状时需紧急送医,避免使用酒精擦浴等快速复温方法。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