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怎么治疗

肛肠科编辑 健康小灵通
31次浏览

关键词: #新生儿 #结肠

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可通过手术治疗、肠道灌洗、抗生素治疗、营养支持和定期随访等方式治疗。该病通常由肠道神经节细胞缺失、遗传因素、胚胎发育异常、感染因素和肠道微环境失衡等原因引起。

1、手术治疗:

根治性手术是主要治疗手段,常见术式包括经肛门拖出术和腹腔镜辅助手术。手术目的是切除无神经节细胞的病变肠段,重建正常肠道通路。手术时机需根据患儿体重、并发症等情况综合评估,多数在出生后3-6个月进行。术后需密切观察吻合口愈合情况。

2、肠道灌洗:

术前准备阶段需每日进行生理盐水灌肠,帮助排出淤积粪便。灌洗时使用专用导管,水温控制在37℃左右,灌注压力不宜过高。灌肠可缓解腹胀症状,预防肠炎发生。操作需由专业人员指导,避免造成肠道损伤。

3、抗生素治疗:

合并小肠结肠炎时需使用抗生素,常用药物包括甲硝唑、头孢曲松等。用药需根据细菌培养结果选择,疗程通常7-10天。严重感染可能引发中毒性巨结肠,需静脉给药并加强监护。用药期间需监测肝肾功能。

4、营养支持:

术前需采用特殊配方奶粉喂养,提供足够热量和营养素。术后早期给予肠外营养支持,逐步过渡到经口喂养。母乳喂养者需母亲保持均衡饮食。定期监测体重、身高增长曲线,必要时添加营养补充剂。

5、定期随访:

术后需长期随访观察排便功能,评估肛门括约肌功能。定期进行直肠指检、腹部超声等检查。出现便秘复发、污粪等情况需及时就诊。随访内容包括生长发育评估、营养状况监测和心理行为指导。

日常护理需注意保持肛门清洁,每次排便后温水清洗。喂养时采取少量多次方式,避免过饱。记录每日排便次数和性状,发现异常及时就医。适当进行腹部按摩促进肠蠕动,动作需轻柔。维持适宜室温,避免呼吸道感染影响恢复。家长需学习基本护理技能,保持积极心态配合治疗。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