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功能衰竭最常见的诱因是什么

关键词: #肾功能
关键词: #肾功能
慢性肾功能衰竭最常见的诱因主要有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小球肾炎、多囊肾病以及尿路梗阻。这些诱因通过不同机制损害肾脏功能,最终导致肾单位不可逆损伤。
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会导致肾小球内高压状态,引起肾小球硬化及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血压持续超过140/90毫米汞柱时,肾脏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肾小球滤过屏障功能逐渐丧失。患者早期可能出现夜尿增多,后期伴随血肌酐升高。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肾病的主要发病机制,高血糖状态造成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和系膜基质增生。糖尿病病程超过10年的患者中约30%会发展为显性蛋白尿,肾小球滤过率每年下降约10-12毫升/分钟。
免疫复合物沉积引发的肾小球炎症反应可导致进行性肾小球硬化,我国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约占慢性肾衰病因的45%。患者常见血尿、蛋白尿及水肿,病理类型以IgA肾病和膜性肾病多见。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多囊肾病表现为双肾多发囊肿进行性增大,囊肿压迫正常肾组织导致肾功能丧失。约50%患者在60岁时进入终末期肾衰,常合并肝囊肿和颅内动脉瘤。
结石、肿瘤或前列腺增生引起的尿路梗阻可导致肾盂积水,长期压迫使肾实质变薄。梗阻解除后肾功能可能部分恢复,但超过6周的完全性梗阻往往造成不可逆损伤。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需严格限制蛋白质摄入量至每日每公斤体重0.6-0.8克,以优质动物蛋白为主。建议选择低磷食物如藕粉、粉丝,避免高钾蔬菜如蘑菇、菠菜。每日食盐摄入控制在3克以内,饮水量根据尿量调整。适度进行太极拳、散步等低强度运动,避免剧烈运动加重蛋白尿。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肌酐等指标,每3-6个月复查肾功能和电解质。出现严重水肿或恶心呕吐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必要时进行肾脏替代治疗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