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音神经性耳聋是怎么回事

感音神经性耳聋可能由噪音损伤、药物毒性、年龄退化、内耳供血不足、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可通过佩戴助听器、人工耳蜗植入、药物治疗、高压氧治疗、听觉康复训练等方式改善。
长期暴露于85分贝以上噪音环境会导致耳蜗毛细胞不可逆损伤,早期表现为高频听力下降。职业性噪声暴露者需定期检测听力,必要时使用防噪耳塞。急性声损伤需在72小时内使用糖皮质激素和改善微循环药物。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利尿剂等具有耳毒性,可能破坏耳蜗毛细胞功能。使用此类药物期间需监测听力变化,发现耳鸣等前驱症状应立即停药。部分患者可尝试神经营养药物促进修复。
老年性耳聋源于耳蜗神经上皮萎缩,表现为渐进性双侧听力下降。6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进行纯音测听检查,早期选配合适助听器可延缓听觉中枢功能退化。
椎基底动脉供血障碍会导致耳蜗缺血缺氧,常伴有眩晕症状。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需控制基础疾病,急性发作期可使用扩血管药物改善内耳微循环。
约50%先天性耳聋与基因突变相关,常见于GJB2、SLC26A4等基因异常。有家族史者建议进行基因检测,新生儿听力筛查异常需在3个月内确诊干预。
日常需避免长时间佩戴耳机,音量控制在60分贝以下。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B族和镁元素,如全谷物、深绿色蔬菜等。突发性耳聋患者建议低盐饮食,限制咖啡因摄入。适度进行前庭功能训练如平衡操,避免头部剧烈晃动。听力障碍者应定期到耳鼻喉科复查,根据听力变化调整康复方案,家庭成员需掌握面对面交流技巧,讲话时保持适当语速和清晰发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