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突然呼吸暂停是怎么回事

心血管内科编辑 医普小新
25次浏览

关键词: #早产 #呼吸

早产儿突然呼吸暂停可能由呼吸中枢发育不成熟、肺部发育不全、感染、脑部损伤、胃食管反流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氧疗、药物治疗、呼吸支持、感染控制、体位调整等方式干预。

1、呼吸中枢不成熟:

早产儿脑干呼吸中枢神经细胞功能未完善,无法稳定调节呼吸节律,尤其在睡眠时易出现周期性呼吸暂停。临床表现为呼吸停止10-15秒伴心率下降,需通过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支持,刺激皮肤或托背等触觉唤醒可改善症状。

2、肺部发育缺陷:

肺表面活性物质不足导致肺泡塌陷,引发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出现肋间隙凹陷、鼻翼扇动等呼吸困难表现,需补充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配合高频振荡通气维持氧合。该情况多发生于胎龄小于32周的极低出生体重儿。

3、感染因素:

败血症或肺炎等感染会导致炎症介质抑制呼吸中枢。常见病原体包括B族链球菌、大肠杆菌,患儿多伴有发热或体温不稳、喂养困难等全身症状。需进行血培养检查后使用抗生素,严重感染需同步给予静脉免疫球蛋白支持。

4、脑部损伤:

颅内出血或缺血缺氧性脑病可损伤延髓呼吸调节区域。早产儿多见脑室周围白质软化,表现为呼吸暂停频繁发作且难以自行缓解,需头颅超声确诊。治疗需维持正常颅内压,严重者需脑脊液引流手术。

5、胃食管反流:

贲门括约肌松弛使胃酸刺激喉部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引起呼吸暂停。多发生在喂养后1小时内,伴随吐奶、弓背等表现。建议采用30度斜坡卧位,少量多次喂养,必要时使用促胃肠动力药物改善症状。

早产儿呼吸暂停期间应保持侧卧位避免窒息,定期进行袋鼠式护理促进呼吸节律稳定。出院后需持续监测血氧饱和度,避免环境温度过高或包裹过紧。母乳喂养时注意控制流速,喂养后竖抱拍嗝20分钟。定期随访评估神经发育状况,发现呼吸频率异常或皮肤青紫需立即就医。居家可进行轻柔的胸廓按摩刺激呼吸,但禁止自行使用任何药物或民间偏方处理。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