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和脑梗塞的区别是什么

脑梗死与脑梗塞属于同一病理过程的不同表述,前者强调组织坏死结果,后者侧重血管阻塞机制,两者在临床中常通用。
脑梗死指脑组织因缺血导致不可逆性坏死,属于病理学最终诊断名词;脑梗塞更侧重描述脑血管被血栓或栓塞物阻塞的发病过程,属于影像学和病程描述术语。临床实践中两者常混用,但学术文献中会根据语境选择更精确的表达。
两者病因完全重叠,均由脑动脉闭塞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形成的原位血栓(占60%)和心源性栓子脱落(占30%)是主要诱因,均会造成血管支配区脑细胞缺血缺氧。小动脉玻璃样变引发的腔隙性梗死也属于此类病理改变。
症状谱系完全相同,取决于梗死部位和范围。典型表现包括突发偏瘫、面舌瘫、失语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大面积梗死可出现意识障碍。临床接诊时医生不会因术语选择差异而改变症状评估方式。
影像学检查是金标准,CT早期可见低密度灶,MRI的DWI序列能更早显示细胞毒性水肿。无论使用哪种术语,诊断均需结合病史、体征和影像特征,且需排除脑出血等疾病。诊断报告中两种表述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急性期再灌注治疗(静脉溶栓/取栓)和二级预防措施(抗血小板、降脂)完全一致。康复期管理也无区别,均需进行运动功能训练、吞咽障碍康复等综合干预。治疗指南中两种术语指向相同的处置流程。
预防脑血管事件需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戒烟限酒并保持规律运动。饮食建议采用地中海饮食模式,增加深海鱼类摄入。每日监测血压血糖,出现言语不清、肢体无力等预警症状时需立即就医。康复期患者应在专业指导下进行步态训练和手功能锻炼,定期复查颈部血管超声评估斑块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