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源性疼痛的保守治疗方法

脊柱源性疼痛可通过改变生活方式、物理治疗、药物治疗、中医康复疗法及心理干预等方式保守治疗。脊柱源性疼痛通常由椎间盘退变、肌肉劳损、姿势不良、骨质疏松或神经压迫等原因引起。
避免久坐久站,每30分钟变换姿势,使用符合人体工学的座椅和枕头。控制体重可减轻腰椎负荷,建议BMI保持在18.5-23.9范围。戒烟有助于改善椎间盘血供,游泳等低冲击运动能增强核心肌群稳定性。
热敷可缓解肌肉痉挛,每日2次每次20分钟。超声波治疗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牵引治疗适用于神经根受压患者。体外冲击波对筋膜粘连有松解作用,需在专业机构进行10-15次疗程。
非甾体抗炎药如塞来昔布可减轻炎症反应,肌肉松弛剂如乙哌立松针对肌筋膜疼痛。神经营养药物甲钴胺适用于神经根病变,严重疼痛可短期使用弱阿片类药物曲马多。所有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针灸选取夹脊穴、委中穴等穴位调节经络气血。推拿手法可松解腰背部肌群粘连,中药熏蒸常用艾叶、红花等药材温经通络。小针刀疗法对棘间韧带钙化有独特疗效,需由专业中医师操作。
慢性疼痛患者易伴发焦虑抑郁,认知行为疗法可改善疼痛应对方式。正念减压训练通过呼吸练习降低疼痛敏感度,生物反馈治疗帮助患者自主调控肌肉紧张状态。建议参加疼痛管理小组获得社会支持。
日常可进行麦肯基疗法伸展训练,仰卧抱膝和猫式伸展每日各做3组。饮食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多食用乳制品、深绿色蔬菜。睡硬板床时在膝下垫枕保持脊柱生理曲度,避免提重物及突然扭转动作。疼痛持续加重或出现下肢麻木需及时就医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