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边上有个小孔肿了怎么办

关键词: #耳朵
关键词: #耳朵
耳朵边上小孔肿胀可能由局部感染、皮脂腺囊肿、外伤反应、过敏反应或先天性耳前瘘管发炎引起,可通过局部消毒、抗生素治疗、切开引流、抗过敏治疗或手术切除等方式处理。
耳周皮肤毛囊或汗腺细菌感染是常见诱因,表现为红肿热痛伴黄色分泌物。需用碘伏消毒后涂抹莫匹罗星软膏,化脓时需就医行脓肿切开术,同时口服头孢克洛等抗生素控制感染。
皮脂腺导管阻塞形成囊肿继发感染时会出现肿胀,触诊有弹性包块。未感染时可热敷促进吸收,合并感染需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反复发作需手术完整切除囊肿壁。
耳部抓挠、耳钉穿刺等损伤导致局部组织液渗出形成肿胀。应立即停止刺激行为,用生理盐水清洁后外敷多粘菌素B软膏,若出现波动感应及时就医引流。
金属耳饰或化妆品过敏可能引发接触性皮炎,表现为边界清晰的红肿伴瘙痒。需移除过敏原,口服氯雷他定片抗过敏,局部涂抹氢化可的松乳膏缓解症状。
先天性耳前瘘管易藏污纳垢引发感染,急性期有脓性分泌物溢出。需用双氧水冲洗瘘管,配合口服左氧氟沙星,感染控制后择期行瘘管切除术预防复发。
日常应保持耳部清洁干燥,避免抓挠或挤压肿胀部位。饮食宜清淡,限制辛辣刺激食物摄入。选择透气性好的纯棉寝具,睡眠时避免压迫患侧。若肿胀持续扩大伴发热,或出现跳痛、听力下降等症状,需立即就诊排查颌面部蜂窝织炎等严重并发症。先天性耳前瘘管患者需定期用酒精棉签清洁瘘口,游泳洗澡后及时擦干防止污水倒灌诱发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