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整脊正骨的手法有哪些

关键词: #中医
关键词: #中医
中医整脊正骨的手法主要有旋转复位法、斜扳法、牵引推拿法、点穴复位法和拔伸法。
通过旋转患者脊柱关节实现错位椎体复位,适用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操作时患者取坐位,医师一手固定患椎棘突,另一手托住患者下颌或枕部缓慢旋转至极限位后快速发力,常可听到关节弹响声。该方法需严格掌握适应症,骨质疏松或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禁用。
针对胸腰椎小关节紊乱的经典手法,患者侧卧位,下方腿伸直上方腿屈曲。医师一手推肩部一手压臀部反向用力,使脊柱产生旋转力矩,可解除关节突关节交锁。操作需控制力度,避免暴力导致肋骨骨折,急性腰扭伤患者24小时内不宜施行。
结合机械牵引与手法推拿的综合疗法,通过持续轴向牵引增大椎间隙,再配合按压、揉捏等手法松解肌肉痉挛。常用于神经根型颈椎病和腰椎管狭窄症,能减轻神经压迫症状。治疗前后需评估患者肌力和感觉变化,牵引重量通常不超过体重的15%。
运用拇指指腹或肘尖按压特定穴位,如华佗夹脊穴、阿是穴等,通过经络调节作用改善脊柱力学平衡。对轻度脊柱侧弯和功能性腰痛效果显著,需配合呼吸调节,按压力度以产生酸胀感为度。严重骨质疏松或皮肤破损者慎用。
沿肢体纵轴方向施加持续牵引力,适用于四肢关节错缝和脊柱小关节紊乱。颈椎拔伸时患者仰卧,医师双手托住枕颌部缓慢牵引;腰椎拔伸需固定骨盆后牵拉下肢。操作时需保持力度均匀,避免突然暴力,牵引时间一般控制在15-20分钟。
整脊正骨后需保持正确姿势避免久坐,睡眠选择硬度适中的床垫,可进行游泳、八段锦等舒缓运动增强核心肌群稳定性。饮食宜补充富含钙质的乳制品、豆制品及维生素D,忌辛辣刺激食物。治疗后出现持续疼痛或活动障碍应及时复诊,急性期症状缓解后建议每周1-2次巩固治疗,配合热敷或艾灸促进局部血液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