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定昏迷病人有无偏瘫

神经内科编辑 医心科普
45次浏览

关键词: #偏瘫 #昏迷

昏迷病人偏瘫的判定主要通过神经系统查体、影像学检查及动态观察完成,主要评估方法包括肢体肌力测试、病理反射检查、面部对称性观察、影像学定位诊断以及电生理监测。

1、肌力测试:

通过被动抬起患者四肢观察阻力差异,偏瘫侧肢体常呈现肌张力减退或增高。典型表现为坠落试验阳性(抬起后迅速坠落),健侧肢体则保持一定肌张力。需注意深昏迷患者全身肌张力均低下时需结合其他体征综合判断。

2、病理反射:

重点检查巴宾斯基征和霍夫曼征,偏瘫侧可能出现锥体束损伤特征。用钝物划足底外侧时,患侧拇趾背屈伴其他四趾扇形展开为阳性表现。但需排除代谢性脑病等全身因素导致的对称性病理反射。

3、面部体征:

观察昏迷患者的面部表情对称性,偏瘫侧可能出现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疼痛刺激时可见健侧面肌收缩而患侧无反应。需注意与周围性面瘫鉴别,后者常伴额纹消失而中枢性偏瘫保留额肌运动

4、影像学检查:

急诊头颅CT可显示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死或基底节区出血等病灶。MRI弥散加权成像能在超早期发现缺血性脑卒中,对于脑干小病灶的检出优于CT。血管成像可明确责任血管闭塞情况。

5、电生理监测:

体感诱发电位可评估感觉传导通路完整性,患侧N20波幅降低或消失提示对侧丘脑-皮质束损伤。运动诱发电位能检测锥体束功能,中枢运动传导时间延长超过8.5毫秒具有诊断意义。

对于昏迷伴偏瘫患者,需每2小时翻身拍背预防压疮和肺炎,保持瘫痪肢体功能位避免关节挛缩。营养支持建议采用鼻饲高蛋白流质饮食,每日热量维持在25-30千卡/公斤。康复介入应在生命体征稳定后尽早开始,包括肢体被动活动、神经肌肉电刺激等,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可使用间歇气压治疗装置。家属需学习良肢位摆放技巧,注意观察瞳孔变化和呼吸模式,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

您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