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胰腺黏液性囊腺癌主要有哪些影像检查

消化内科编辑 医路阳光
42次浏览

关键词: #胰腺 #腺癌

诊断胰腺黏液性囊腺癌主要依靠增强CT、磁共振成像、超声内镜、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及经皮穿刺活检五种影像学检查。

1、增强CT:

增强CT能清晰显示胰腺囊性病灶的形态、壁结节及钙化特征,动脉期可见囊壁强化,静脉期可评估病灶与周围血管的关系。薄层扫描对直径小于2厘米的病灶检出率可达90%,是术前评估肿瘤可切除性的首选方法。

2、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成像通过多序列扫描可鉴别黏液与非黏液性囊液,T2加权像显示高信号囊腔,MRCP能三维重建胰管系统。弥散加权成像有助于判断恶性程度,对检测微小肝转移灶的敏感性优于CT。

3、超声内镜:

超声内镜可近距离观察囊壁结构,通过细针穿刺获取囊液进行生化检测。囊液癌胚抗原大于200ng/ml或淀粉酶低于250U/L时提示恶性可能,对直径1-3厘米的病灶诊断准确率达85%。

4、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利用18F-FDG示踪剂显示肿瘤代谢活性,标准摄取值大于2.5提示恶性转化。对鉴别低度恶性与良性黏液性囊腺瘤具有独特价值,能发现CT未检出的远处转移灶。

5、经皮穿刺活检:

在影像引导下经皮穿刺获取组织标本,病理检查发现异型细胞可确诊。适用于无法手术患者的术前诊断,但存在肿瘤种植风险,阳性率约70%,需联合细胞学与分子检测提高准确性。

确诊后需限制高脂饮食以减轻胰腺负担,每日蛋白质摄入控制在每公斤体重1.2-1.5克。术后三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肿瘤标志物CA19-9和影像学检查。出现持续性腹痛、体重骤降或黄疸需立即就诊,随访期间建议进行营养评估与心理疏导。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