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痢疾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消化内科编辑 医路阳光
17次浏览

关键词: #痢疾 #细菌

细菌痢疾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黏液脓血便等。细菌性痢疾是由志贺菌感染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典型症状包括全身中毒症状与消化道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甚至休克。

1、发热

多数患者起病急骤,体温可达39摄氏度以上,常伴有畏寒或寒战。发热由志贺菌释放内毒素引起全身炎症反应所致,通常持续1-3天,儿童可能出现高热惊厥。退热后可能出现相对缓脉,需警惕中毒性菌痢风险。

2、腹痛

以左下腹阵发性绞痛为主,排便前加重,便后暂时缓解。腹痛源于病变结肠的痉挛性收缩,乙状结肠和直肠受累最显著。婴幼儿可能表现为哭闹不安、屈膝卧位,体检可发现左下腹压痛及肠鸣音亢进。

3、腹泻

每日排便可达10-30次,初期为稀水样便,后转为黏液脓血便。粪便量少且不含粪质,典型者呈"洗肉水样"外观。腹泻由细菌侵袭肠黏膜导致炎症渗出、溃疡形成引起,严重腹泻可致肛周皮肤糜烂。

4、里急后重

表现为便意频繁但排便量少,排便后仍有未排尽感。这是直肠受炎症刺激产生的典型症状,患者常自觉肛门坠胀,长时间蹲厕可能导致直肠脱垂。老年患者易因此误认为便秘而滥用泻药。

5、中毒症状

重症患者可出现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血压下降等感染性休克表现。儿童更易发生中毒性脑病,表现为嗜睡、谵妄或昏迷。这类患者腹泻症状可能不明显,但病情凶险,需立即抢救治疗。

细菌性痢疾患者应卧床休息,给予易消化的流质饮食如米汤、藕粉,避免牛奶等产气食物。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饮用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所有排泄物需消毒处理,餐具单独煮沸消毒。密切观察体温、脉搏、血压及尿量变化,出现意识改变或尿量减少需立即就医。恢复期仍须坚持用药,过早停药易导致慢性带菌或复发。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