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打了乙脑疫苗发热怎么办

宝宝接种乙脑疫苗后出现发热属于常见疫苗反应,通常可通过物理降温、补充水分、观察体温变化等方式处理。发热可能与疫苗激活免疫反应、个体敏感度差异、接种后护理不当、潜在感染叠加、体温调节功能暂时紊乱等因素有关。
使用温水擦拭宝宝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流经部位,避免酒精或冰水刺激。保持室温适宜,减少衣物包裹,促进散热。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时可配合退热贴使用,但需避开接种部位。
发热会加速水分流失,需少量多次喂母乳、配方奶或温水。6个月以上婴儿可适当饮用稀释的苹果汁。观察排尿次数和尿液颜色,避免脱水。若出现口唇干裂、尿量减少需警惕电解质紊乱。
每2-4小时测量一次体温,记录发热时间和峰值。疫苗引起的发热多在接种后6-24小时出现,持续1-2天逐渐消退。若72小时后仍发热或体温超过39摄氏度,需排除其他感染因素。
体温超过38.5摄氏度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混悬液。避免使用阿司匹林以防瑞氏综合征。服药后30分钟复测体温,24小时内用药不超过4次。接种部位红肿可冷敷处理。
出现持续嗜睡、抽搐、皮疹、呕吐或呼吸困难需立即就医。早产儿、有热性惊厥史的婴儿更需密切监测。疫苗接种后发热合并咳嗽腹泻等症状时,可能存在偶合感染需鉴别诊断。
家长需保持环境安静通风,避免剧烈活动加重不适。发热期间暂停添加新辅食,选择易消化的米糊、蔬菜泥等食物。接种后48小时内不宜洗澡,防止接种部位感染。多数疫苗反应性发热1-3天可自行缓解,若伴随异常哭闹、精神萎靡或发热反复,应及时至儿科就诊评估。日常可通过接种前体检、选择非发热期接种、接种后留观30分钟等措施预防严重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