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晶体液输液制剂有哪些

眼科编辑 医学科普人
31次浏览

关键词: #输液 #体液

常用晶体液输液制剂主要有氯化钠注射液、葡萄糖注射液、复方氯化钠注射液、乳酸钠林格注射液、碳酸氢钠注射液等。

1、氯化钠注射液

氯化钠注射液是临床最基础的晶体液,浓度为0.9%时称为生理盐水,主要成分为氯化钠和灭菌注射用水。适用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脱水、低钠血症,也可作为药物稀释剂。其渗透压与血浆相近,能快速补充血容量,但长期大量使用可能引起高氯性酸中毒

2、葡萄糖注射液

葡萄糖注射液常用浓度为5%和10%,主要提供水分和能量。5%葡萄糖为等渗溶液,适用于禁食患者的能量补充;10%葡萄糖则用于低血糖症或高渗性脱水。糖尿病患者使用需谨慎,可能引起血糖波动。

3、复方氯化钠注射液

复方氯化钠注射液即林格氏液,除氯化钠外还含有氯化钾和氯化钙,电解质组成更接近细胞外液。适用于手术中补液、烧伤等电解质丢失情况。但肾功能不全者需注意钾离子蓄积风险。

4、乳酸钠林格注射液

乳酸钠林格注射液在复方氯化钠基础上添加乳酸钠,可部分纠正酸中毒。其pH值更符合生理要求,常用于休克、创伤等需大量补液的情况。肝功能严重受损者可能影响乳酸代谢。

5、碳酸氢钠注射液

碳酸氢钠注射液为碱性溶液,主要用于代谢性酸中毒的纠正。常见浓度为5%,使用时需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调整剂量。过量使用可能导致代谢性碱中毒和钠负荷过重。

晶体液选择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评估。对于存在心肾功能不全、电解质紊乱或酸碱失衡的患者,应严格监测输液速度和总量。同时需注意不同制剂的配伍禁忌,如碳酸氢钠与含钙溶液混合可能产生沉淀。临床使用时应遵循医嘱,定期复查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指标,必要时结合胶体液进行容量治疗。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及孕产妇使用时需调整剂量方案。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