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感冒的流行病学特点

呼吸内科编辑 医路阳光
36次浏览

关键词: #感冒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的流行病学特点主要包括季节性流行、人群普遍易感、传播速度快、病毒变异频繁、可引起暴发或大流行。

1、季节性流行

流行性感冒在温带地区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北半球多发生在每年10月至次年3月,南半球多在4月至9月。热带地区可能全年散发,雨季发病率较高。季节性流行与气温、湿度等环境因素相关,低温干燥环境更有利于病毒存活和传播。

2、人群普遍易感

各年龄段人群对流感病毒普遍易感,但儿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和孕妇免疫力较低人群更易发展为重症。学校、养老院等集体单位容易出现聚集性疫情。6个月至5岁儿童发病率最高,老年人住院率和死亡率较高。

3、传播速度快

流感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传播。潜伏期短,通常1-4天,患者在发病前后均具有传染性。病毒传播效率高,基本再生数约为1.5-2.5,在人群密集场所容易引起快速传播。

4、病毒变异频繁

流感病毒特别是甲型流感病毒容易发生抗原漂移和抗原转变。抗原漂移导致病毒小幅度变异,可能引起季节性流行。抗原转变产生新亚型病毒,人群缺乏免疫力,可能引发大流行。乙型流感病毒变异较慢,丙型相对稳定。

5、暴发或大流行

流感可引起局部暴发、区域性流行或全球大流行。20世纪以来发生过多次流感大流行,如1918年西班牙流感、1957年亚洲流感等。大流行通常由动物流感病毒重组或直接传播给人类引起,传播范围广,致病性强,对社会经济影响巨大。

预防流感需采取综合措施,包括接种疫苗、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加强锻炼、保证充足睡眠等。流行季节应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出现症状及时就医并做好隔离。慢性病患者等高危人群可考虑预防性用药,但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医疗机构需做好疫情监测和防控工作,及时发现并处置聚集性疫情。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