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病患者夜间护理怎么做

心血管内科编辑 医学科普人
13次浏览

关键词: #护理 #血管

心血管病患者夜间护理可通过调整睡姿、监测生命体征、控制夜间饮水量、备好急救药物、保持环境舒适等方式进行。心血管病可能由动脉硬化高血压、心力衰竭等因素引起,夜间护理需重点关注血压波动和缺氧风险。

1、调整睡姿

建议采用半卧位或抬高床头15-30度,有助于减轻心脏负荷,改善肺循环。避免完全平躺以防回心血量增加诱发呼吸困难。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者需配合持续正压通气治疗。使用枕头支撑腰背部,防止脊柱过度弯曲影响呼吸。

2、监测生命体征

睡前及晨起应测量血压、心率,使用便携式血氧仪监测血氧饱和度。若发现血压波动超过20mmHg或血氧低于90%,需及时调整用药方案。动态心电图监测设备可记录夜间心律失常事件,为调整抗凝药物提供依据。

3、控制夜间饮水量

日落后限制液体摄入在300ml以内,心力衰竭患者更需严格控制在200ml以下。避免饮用咖啡、浓茶等利尿饮品,防止频繁起夜增加心脏负担。若出现口干可含服冰片或使用喷雾润喉,必要时遵医嘱服用托伐普坦片调节水盐平衡。

4、备好急救药物

床头应常备硝酸甘油片、速效救心丸等急救药品,阿司匹林肠溶片需放置在易取位置。安装紧急呼叫铃连接家属房间,心绞痛发作时立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若5分钟未缓解需启动急救流程。药物存放需避光防潮,定期检查有效期。

5、保持环境舒适

卧室温度维持在20-24℃之间,使用加湿器保持50%左右湿度。选择硬度适中的床垫,避免使用电热毯以防脱水。夜间保留柔和小夜灯,地面铺设防滑垫。隔音窗帘可减少噪音干扰,必要时佩戴耳塞改善睡眠质量。

心血管病患者夜间应穿着宽松棉质睡衣,避免压迫颈动脉窦。晚餐选择低盐低脂易消化食物,餐后2小时内不宜平卧。定期进行睡眠呼吸监测评估缺氧风险,合并糖尿病者需预防夜间低血糖。家属需学习心肺复苏技能,建立24小时应急联络通道,患者出现持续胸痛、意识模糊等症状时须立即送医。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