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结肠炎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肛肠科编辑 医言小筑
7次浏览

关键词: #结肠炎 #肠炎

缺血性结肠炎通常由肠道血液供应不足引起,主要因素有动脉粥样硬化低血压血栓形成、血管痉挛以及药物副作用等。该病表现为突发腹痛、血便、腹泻等症状,需结合肠镜检查确诊。

1、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结肠炎的常见原因,多见于中老年人。长期高脂饮食、高血压等因素可导致肠系膜动脉管腔狭窄,减少肠道血流供应。患者可能伴随间歇性腹痛、体重下降等症状。治疗需控制基础疾病,如使用阿托伐他汀钙片调节血脂,或硝酸异山梨酯片改善血管功能,同时调整低盐低脂饮食。

2、低血压状态

严重脱水、大出血或心功能不全引起的低血压,可导致肠道灌注不足。患者可能出现皮肤湿冷、头晕等休克表现,同时伴随脐周绞痛。需及时补液扩容,必要时静脉输注盐酸多巴胺注射液提升血压,并监测电解质平衡。

3、血栓栓塞

心房颤动或心脏瓣膜病患者易发生肠系膜动脉血栓栓塞。突发剧烈腹痛伴呕吐是典型表现,腹部CT血管成像可明确诊断。急性期需使用注射用阿替普酶溶栓,后期口服华法林钠片抗凝,严重者需血管介入取栓。

4、血管痉挛

某些药物如麦角胺或可卡因可诱发肠系膜血管痉挛,导致短暂性缺血。患者腹痛呈阵发性,肠鸣音亢进。治疗需停用致病药物,可静脉注射盐酸罂粟碱注射液缓解痉挛,配合热敷腹部改善循环。

5、药物因素

长期使用利尿剂如呋塞米片可能引发血容量不足,非甾体抗炎药如双氯芬酸钠肠溶片可能损伤肠黏膜屏障。这类患者需调整用药方案,必要时改用对胃肠刺激较小的塞来昔布胶囊,并补充益生菌调节肠功能。

预防缺血性结肠炎需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避免剧烈腹泻导致的脱水。急性发作期应禁食并静脉营养支持,恢复期逐步过渡至低渣饮食。建议定期进行心血管评估,50岁以上人群可考虑肠系膜动脉超声筛查。出现持续腹痛或血便时须立即就医,延误治疗可能导致肠坏死等严重并发症。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