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患者适合做导管射频消融术

心血管内科编辑 医普观察员
19次浏览

导管射频消融术适合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主要有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频发室性早搏、房性心动过速等。该手术通过导管释放射频能量破坏异常电信号传导路径,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

1、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发作时心率可达150-250次/分,多由房室结双径路或旁路折返引起。典型症状包括突发心悸、胸闷、头晕,部分患者伴尿频。射频消融可精准阻断异常传导路径,术后复发概率低。常用标测系统配合温控导管进行操作,术后需心电监测24小时。

2、心房扑动

心房扑动患者心电图可见典型锯齿状F波,心房率约250-350次/分。三尖瓣峡部依赖型房扑适合消融治疗,通过创建峡部双向阻滞线可根治。术前需经食道超声排除心房血栓,术后3个月内需抗凝治疗预防血栓栓塞。消融成功率可达90%,优于长期服用胺碘酮等抗心律失常药物。

3、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特发性室速多起源于右室流出道或左室间隔部,心电图呈左束支阻滞图形伴电轴右偏。这类结构性心脏病患者接受射频消融成功率高,术中通过激动标测和起搏标测精确定位靶点。术后需避免剧烈运动1个月,定期复查动态心电图评估疗效。

4、频发室性早搏

每日室早超过1万次或引发心肌病的患者建议消融治疗。右室流出道起源的室早消融成功率高,术中需结合三维电解剖标测。对于左室乳头肌起源的复杂病例,可能需要采用冷盐水灌注导管提高消融效果。术后需监测心肌酶谱排除心肌损伤。

5、房性心动过速

局灶性房速多起源于肺静脉口部或房间隔,消融靶点为最早心房激动点。持续性房速可能导致心动过速性心肌病,早期消融有助于心功能恢复。复杂病例需联合应用三维标测系统,术后需观察有无膈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抗凝治疗持续时间根据CHA2DS2-VASc评分决定。

接受导管射频消融术的患者术前需完善经胸超声、动态心电图等检查,术后1周内避免剧烈活动。日常应监测脉搏节律,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保持低盐低脂饮食,限制咖啡因摄入,规律作息有助于维持手术效果。术后3个月需复查动态心电图评估疗效,出现心慌晕厥等症状应及时就诊。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