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如何抢救

心血管内科编辑 健康小灵通
13次浏览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可通过心肺复苏、药物溶栓、介入手术、吸氧治疗、卧床静养等方式抢救。心肌梗死通常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血管痉挛、情绪激动、过度劳累等原因引起。

1、心肺复苏

患者突发意识丧失且无自主呼吸时需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施救者应交替进行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按压深度5-6厘米,频率100-120次/分,直至患者恢复心跳或急救人员到达。心肺复苏能暂时维持脑部供血,为后续治疗争取时间。注意避免按压过猛导致肋骨骨折

2、药物溶栓

急性发作4-6小时内可遵医嘱使用注射用阿替普酶、注射用尿激酶等溶栓药物。这类药物能溶解冠状动脉内血栓,恢复血流灌注,但可能引发出血并发症。用药前需排除近期手术史、活动性出血等禁忌证。溶栓后仍需密切监测心电图及心肌酶谱变化。

3、介入手术

冠状动脉造影明确堵塞部位后,可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包括球囊扩张术、支架植入术等,能快速开通闭塞血管。手术需在导管室完成,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但需在发病12小时内实施效果最佳。术后需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预防血栓复发。

4、吸氧治疗

立即给予鼻导管或面罩吸氧,氧流量控制在4-6升/分。吸氧可提高血氧饱和度,减轻心肌缺氧损伤。持续监测指脉氧,维持血氧在95%以上。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需控制氧浓度,避免二氧化碳潴留加重病情。

5、卧床静养

发病初期需绝对卧床休息,减少心肌耗氧量。保持环境安静,避免情绪波动。持续心电监护观察心律失常征兆。逐步恢复活动时需评估心功能,从床边坐立过渡到短距离行走。康复期可进行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步行、太极拳等。

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需长期服用阿托伐他汀钙片控制血脂,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每日食盐摄入不超过5克。戒烟限酒,避免剧烈运动或重体力劳动。定期复查心电图、心脏彩超,监测血压血糖。家属应学习急救知识,家中常备硝酸甘油片以备突发胸痛时舌下含服。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