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移植术的适应症有哪些

关键词: #心脏
关键词: #心脏
心脏移植术的适应症主要有终末期心力衰竭、扩张型心肌病、缺血性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无法矫治、限制型心肌病等。心脏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心脏病的有效手段,适用于常规治疗无效且预期生存期较短的患者。
终末期心力衰竭是指心脏功能严重受损,无法通过药物、器械或手术改善的情况。患者通常表现为严重呼吸困难、持续性水肿、极度疲乏等症状。心脏移植可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常见病因包括长期高血压、心肌炎后遗症等。治疗需使用强心药物如地高辛片、利尿剂如呋塞米片等缓解症状,但最终需考虑移植。
扩张型心肌病以心室扩张和收缩功能下降为特征,多与遗传、病毒感染或酒精滥用有关。患者可能出现心律失常、血栓栓塞等并发症。药物治疗包括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缓释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片等,但病情进展至终末期时需心脏移植。
缺血性心肌病由冠状动脉严重病变导致心肌广泛坏死,常继发于多次心肌梗死。患者多伴有心绞痛、活动耐量显著下降。血运重建手术无效或无法实施时,心脏移植成为最终选择。术前需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肠溶片、他汀类如阿托伐他汀钙片控制病情。
复杂先天性心脏病若无法通过常规手术矫正,且已导致不可逆心功能损害,需考虑移植。这类患者多自幼出现紫绀、发育迟缓等症状。术前需通过利尿剂如螺内酯片、抗凝药如华法林钠片等维持治疗,但远期预后依赖移植。
限制型心肌病以心室舒张功能严重受限为特点,多由淀粉样变性、放射性损伤等引起。患者常表现为静脉压升高、肝脾肿大。药物治疗如利尿剂托拉塞米片可暂时缓解症状,但疾病进展后心脏移植是唯一根治手段。
心脏移植术后需终身服用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软胶囊、他克莫司胶囊等预防排斥反应,并定期监测心功能。患者应保持低盐低脂饮食,避免剧烈运动,预防感染。术后康复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度有氧运动,保持规律作息,定期进行心脏超声、血液检查等随访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