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病有哪些危害

关键词: #肺病
关键词: #肺病
慢性阻塞性肺病可能引发呼吸衰竭、肺动脉高压、肺源性心脏病、自发性气胸和骨质疏松等危害。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一种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主要与长期吸烟、空气污染等因素有关,病情进展可导致多系统损害。
慢性阻塞性肺病晚期常合并呼吸衰竭,由于气道阻塞和肺泡破坏,患者出现严重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典型表现为呼吸困难加重、口唇发绀、意识模糊等。需通过氧疗、无创通气或机械通气支持,常用药物包括沙丁胺醇气雾剂、异丙托溴铵雾化溶液、茶碱缓释片等。
长期低氧血症可导致肺血管收缩重构,形成肺动脉高压。患者可能出现活动后心悸、下肢水肿等症状。治疗需控制原发病,使用西地那非片、波生坦片等靶向药物,必要时需进行抗凝治疗。
肺动脉高压持续进展会引发右心负荷增加,最终导致肺源性心脏病。临床表现为颈静脉怒张、肝大、腹水等右心衰竭体征。治疗包括利尿剂呋塞米片、螺内酯片,以及地高辛片等强心药物。
肺大疱破裂是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突发胸痛的主要原因,需立即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急性期可使用头孢呋辛酯片预防感染,疼痛剧烈时可短期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
长期缺氧、活动减少及糖皮质激素使用易导致骨质疏松。患者可能出现腰背疼痛、骨折风险增高。建议补充碳酸钙D3片、阿仑膦酸钠片,配合康复锻炼改善骨密度。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需严格戒烟,避免接触粉尘和冷空气刺激。日常可进行缩唇呼吸训练,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维持适宜体重。定期监测肺功能,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急性加重时及时就医。病情稳定期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步行、太极拳等有氧运动,改善心肺耐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