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抗凝治疗、溶栓治疗、介入治疗、手术治疗和一般治疗。
抗凝治疗是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基础治疗方法,主要通过抑制凝血过程防止血栓进一步形成和扩大。常用的抗凝药物包括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华法林钠片和利伐沙班片。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起效快,常用于急性期治疗。华法林钠片需要监测凝血功能,长期使用可预防复发。利伐沙班片为新型口服抗凝药,使用方便但价格较高。抗凝治疗期间需密切观察出血倾向。
溶栓治疗适用于高危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通过溶解已形成的血栓快速恢复血流。常用药物包括注射用阿替普酶和注射用尿激酶。溶栓治疗起效快但出血风险大,需严格掌握适应证。治疗期间需监测生命体征和凝血功能,警惕脑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溶栓后仍需继续抗凝治疗预防血栓复发。
介入治疗包括导管取栓术和导管溶栓术,适用于中高危患者或溶栓治疗禁忌者。导管取栓术通过机械方法清除肺动脉内血栓,创伤小恢复快。导管溶栓术将溶栓药物直接注入血栓部位,提高局部药物浓度减少全身副作用。介入治疗需要专业团队和设备支持,术后仍需抗凝治疗。
手术治疗主要指肺动脉血栓摘除术,适用于高危患者且其他治疗无效时。手术可直接清除肺动脉主干及主要分支的血栓,迅速改善血流动力学。但手术创伤大风险高,需要体外循环支持,术后并发症多。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手术治疗已逐渐减少,仅作为最后选择。
一般治疗包括氧疗、镇痛、卧床休息和生命支持等措施。氧疗可改善低氧血症,镇痛可缓解胸痛症状。危重患者需入住重症监护病房,必要时进行机械通气或血管活性药物支持。一般治疗虽不能直接消除血栓,但对维持生命体征稳定至关重要,为其他治疗创造条件。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治疗后需长期随访,定期复查凝血功能和影像学检查。日常生活中应避免久坐久卧,长途旅行时注意活动下肢。有静脉血栓病史者需遵医嘱长期抗凝,穿弹力袜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戒烟限酒,控制体重,保持适度运动。出现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不可自行调整药物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