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怎么确诊是川崎病

关键词: #儿童
关键词: #儿童
儿童确诊川崎病需结合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评估,主要依据包括持续发热、皮疹、结膜充血、口腔黏膜改变、手足硬肿及颈部淋巴结肿大等典型表现,同时排除其他类似疾病。
典型川崎病患儿会出现持续5天以上的高热,伴随双侧球结膜充血无分泌物,口唇干裂伴草莓舌,多形性皮疹多见于躯干,手足末端硬性水肿伴后期指趾端膜状脱皮。颈部淋巴结肿大常为单侧且直径超过1.5厘米。这些症状需动态观察,部分非典型病例可能仅表现4项主要特征。
血液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升高、血小板增多、C反应蛋白和血沉显著增高,肝功能异常常见转氨酶轻度升高,低白蛋白血症和尿白细胞增多也较常见。脑钠肽水平升高可能提示心脏受累。这些指标虽非特异性,但结合临床可支持诊断。
超声心动图是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的金标准,需在病程第7天和第2-3周重复检查。急性期可见冠状动脉扩张,恢复期可能出现动脉瘤形成。心电图可能显示PR间期延长或ST-T改变。对于疑似病例,建议在病程第5-7天进行首次心脏超声。
需与猩红热、麻疹、幼年特发性关节炎、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等发热伴皮疹疾病鉴别。链球菌感染检测阴性、缺乏关节侵蚀性改变、无毒素产生菌感染证据等可帮助排除。对丙种球蛋白治疗的反应也有助于验证诊断。
不完全型川崎病诊断需满足发热≥5天伴2-3项主要临床特征,结合3项以上实验室异常指标或超声显示冠状动脉病变。对于婴儿持续发热伴炎症指标升高,即使典型症状不足也需高度警惕,必要时可行诊断性丙种球蛋白治疗。
确诊川崎病后需长期随访冠状动脉情况,急性期建议住院接受静脉丙种球蛋白和阿司匹林治疗。恢复期应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心脏超声,保持低脂饮食并补充足够维生素。家长需密切观察孩子有无胸痛、呼吸困难等异常,按时复诊评估心血管后遗症风险。疫苗接种需根据治疗情况调整时间,特别是水痘和麻疹疫苗需推迟11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