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饮食是该保持清淡,但要把握好度,以免出现蛋白质缺乏的问题

养生饮食编辑 医言小筑
26次浏览

关键词: #蛋白质 #蛋白

很多孝顺的儿女都叮嘱父母"少吃油腻",但医院营养科最近发现个有趣现象:因过度清淡导致营养不良的老人,比"三高"患者还多!隔壁李奶奶坚持顿顿白粥配青菜,半年后体检竟查出低蛋白血症。究竟老人饮食该怎么把握这个"度"?今天教你识别蛋白质缺乏的5个红灯。

一、这些信号在提醒蛋白质告急

1、小腿莫名浮肿

手指按下去会出现小坑,这是血浆蛋白不足导致的水肿。区别于肾脏问题引起的全身浮肿,蛋白质缺乏往往从下肢开始。

2、伤口愈合变慢

摔伤后结痂时间延长,甚至小伤口也容易感染。蛋白质是细胞修复的"建筑材料",缺乏时会拖慢整个愈合进程。

3、头发指甲变脆

头发干枯易断、指甲出现纵纹,连皮肤都变得松弛起皱。角蛋白合成不足时,这些附属器官最先拉响警.报。

4、总说"没力气"

拎不动菜篮、爬楼气喘,不一定是年纪大了。肌肉流失超过30%就会明显乏力,而蛋白质正是肌肉的"粮食仓库"。

5、感冒频繁造访

免疫球蛋白就像身体里的"特种兵",当蛋白质储备不足时,这支防御部队就会率先裁员。

二、老人蛋白质需求被低估的真相

1、吸收率下降≠需求量减少

60岁后消化功能减退,对蛋白质的吸收率可能下降20%,这意味着反而要适当增加摄入量。

2、植物蛋白≠完全替代品

虽然豆腐、豆浆很健康,但缺乏人体必需的甲硫氨酸。建议动物性和植物性蛋白按4:6搭配。

3、分散进食比集中更有效

把每日需要的蛋白质平分在三餐,比集中在晚餐吃更利于吸收。例如早餐加个鸡蛋,午晚餐各吃掌心大的瘦肉。

三、这样吃清淡又够营养

1、聪明选择优质蛋白

水产类优选鳕鱼、鲈鱼等白肉鱼;禽类去皮吃;红肉选里脊等瘦肉部位。每天保证1杯奶制品。

2、烹饪方式做减法

清蒸鱼代替红烧肉,白灼虾替代油焖虾。用香菇、海带等天然鲜味物质减少盐的使用。

3、搭配促进吸收的食材

豆腐配海鱼能提高钙利用率,牛肉炖土豆可使铁吸收率翻倍。避免浓茶、咖啡与高蛋白食物同食。

四、特别提醒要记牢

1、肾功能异常者需遵医嘱调整蛋白摄入量。

2、痛风患者优先选择鸡蛋、低脂奶等低嘌呤蛋白源。

3、假牙老人可以把肉剁碎做成肉丸,或选择鱼肉、豆腐等软质蛋白。

其实隔壁李奶奶调整饮食三个月后,体检指标就明显好转了。现在她早餐喝杂粮豆浆配鸡蛋羹,午餐吃清蒸鱼加蒜蓉菠菜,下午还加餐一杯酸奶。记住:清淡不等于寡淡,营养均衡才是硬道理。快转发给总说"吃素健康"的长辈看看吧!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