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吃了发烧药出汗吗

内科编辑 健康解读者
10次浏览

关键词: #发烧 #小儿

小儿服用退烧药后通常会出现出汗现象,这是药物起效后体温调节的正常反应。退烧药主要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降低体温设定点,出汗是散热的重要途径之一。

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滴剂、布洛芬混悬液等常用儿童退烧药均可通过扩张外周血管、增加汗液分泌促进散热。用药后30分钟至2小时内可能出现额头、颈部轻微出汗,伴随体温逐渐下降至38℃以下。此时家长需及时擦干汗液,更换透气衣物,避免着凉。若出汗量较大,可适当补充口服补液盐防止脱水。

少数情况下可能出现大汗淋漓、四肢冰冷等过度出汗现象,可能与药物过量、个体敏感性或合并病毒感染有关。此时应立即停止用药,用温水擦拭身体,监测体温变化。出现嗜睡、尿量减少等脱水表现时需就医处理。

家长应注意观察患儿用药后反应,两次用药间隔不少于4小时,24小时内不超过4次。服药期间保持室内通风,穿宽松棉质衣物,体温超过38.5℃时可配合物理降温。若持续高热不退或出现皮疹、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