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胃糜烂要注意什么

胃糜烂患者需注意调整饮食结构、避免刺激性食物、规律服药、控制情绪压力、定期复查胃镜。胃糜烂是胃黏膜表层损伤的病理状态,可能由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胆汁反流等因素引起,需结合具体病因进行干预。
选择易消化的软质食物如小米粥、山药泥、嫩豆腐,采用少食多餐模式,每日进食5-6次,单次摄入量控制在200-300毫升。烹饪方式以蒸煮炖为主,避免油炸烧烤。进食时充分咀嚼,餐后保持直立姿势30分钟。急性期可暂时采用流质饮食,症状缓解后逐步过渡到半流质。
严格禁酒、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品,避免辣椒、芥末、生蒜等调味品。限制粗纤维食物如竹笋、芹菜摄入,减少柑橘类水果等酸性食物。忌食过热或过冷食物,温度建议保持在40-50℃。合并出血时应禁食8-12小时,待出血停止后由医生评估恢复饮食。
需遵医嘱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抑制胃酸分泌,联合铝碳酸镁咀嚼片保护胃黏膜。若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需采用四联疗法,包含枸橼酸铋钾胶囊、阿莫西林胶囊等药物。禁止自行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等损伤胃黏膜药物。
长期焦虑紧张会通过脑肠轴加重胃黏膜损伤,建议通过正念冥想、腹式呼吸训练调节自主神经功能。每日保证7-8小时睡眠,避免熬夜。可进行太极拳、八段锦等低强度运动,每周3-5次,每次20-30分钟。出现持续失眠时可咨询心理科医师。
初次诊断后每3-6个月复查电子胃镜,观察糜烂面愈合情况。定期检测幽门螺杆菌抗体,必要时进行碳13呼气试验。出现黑便、呕血、持续腹痛加重等预警症状时需立即就医。合并肠上皮化生等癌前病变者应缩短复查间隔至1-2个月。
胃糜烂患者日常可适量饮用温蜂蜜水或芦荟汁,有助于黏膜炎症修复。注意保暖避免胃部受凉,睡眠时建议采取左侧卧位减少反流。建立饮食日记记录食物耐受情况,体重下降超过5%需营养科会诊。戒烟并避免二手烟暴露,烟草中的尼古丁会显著延缓溃疡愈合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