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性心动过速与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室性心动过速与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主要区别在于起源部位、心电图特征及危险程度。室性心动过速起源于心室,心电图表现为宽QRS波群,常伴随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室上性心动过速起源于心房或房室结,心电图多为窄QRS波群,通常危险性较低。
室性心动过速多由心室肌异常电活动引发,常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如心肌梗死、心肌病等。发作时心率通常超过100次/分,QRS波群宽度超过120毫秒,可能出现晕厥或猝死。治疗需紧急干预,可静脉注射胺碘酮注射液或利多卡因注射液,必要时行电复律。长期管理需针对原发病治疗,部分患者需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
室上性心动过速多因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或预激综合征导致,心率常在150-250次/分,QRS波群宽度一般小于120毫秒。患者可能仅感心悸、胸闷,较少危及生命。急性期可通过刺激迷走神经或静脉注射普罗帕酮注射液终止发作,长期可口服盐酸维拉帕米片或射频消融治疗。日常需避免咖啡因、情绪激动等诱因。
若出现心悸、胸痛或晕厥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完善心电图检查,明确类型后针对性治疗。日常需规律作息,限制酒精及刺激性饮食,遵医嘱定期复查心脏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