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卵巢肿瘤有哪些类型

小儿卵巢肿瘤主要包括生殖细胞肿瘤、上皮性肿瘤、性索间质肿瘤等类型,需通过病理检查确诊。建议家长及时带患儿就医评估。
生殖细胞肿瘤是儿童最常见的卵巢肿瘤类型,约占60%-70%,多发生于10岁以上的女童。这类肿瘤来源于原始生殖细胞,可能表现为无痛性腹部包块,部分患儿会出现腹痛或腹胀症状。常见的亚型包括未成熟畸胎瘤、卵黄囊瘤、无性细胞瘤等。未成熟畸胎瘤含有未分化的神经组织成分,恶性程度较高;卵黄囊瘤分泌甲胎蛋白,可通过血液检测辅助诊断。治疗需根据肿瘤分期选择手术切除联合化疗,常用化疗药物包括顺铂注射液、依托泊苷注射液、博来霉素注射液等。
上皮性肿瘤在儿童中相对少见,多见于青春期后的青少年,约占小儿卵巢肿瘤的15%-20%。这类肿瘤起源于卵巢表面的生发上皮,包括浆液性囊腺瘤、黏液性囊腺瘤等良性类型,以及交界性或恶性类型。患儿可能出现腹部不适、排尿困难等症状,较大的肿瘤可触及腹部包块。诊断需结合超声、CT等影像学检查,最终依靠病理确诊。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恶性病例需配合化疗方案。
性索间质肿瘤约占小儿卵巢肿瘤的5%-10%,可分泌性激素导致性早熟等内分泌症状。常见类型包括颗粒细胞瘤、支持-间质细胞瘤等。颗粒细胞瘤可分泌雌激素,导致患儿乳房发育、阴道出血等假性性早熟表现;支持-间质细胞瘤可能分泌雄激素,引起多毛、声音低沉等男性化特征。诊断需结合激素水平测定和影像学检查,治疗根据肿瘤性质选择手术切除或联合化疗。
小儿卵巢肿瘤还包括转移性肿瘤、淋巴瘤等罕见类型。转移性肿瘤多来自消化道恶性肿瘤的转移;原发性卵巢淋巴瘤更为罕见。这些肿瘤临床表现不典型,诊断难度较大,需通过免疫组化等特殊检查明确。治疗需根据原发肿瘤类型制定个性化方案,可能涉及手术、化疗、放疗等多种手段。
部分卵巢瘤样病变如滤泡囊肿、黄体囊肿等也可见于儿童,多与内分泌失调有关。这些病变通常较小,可自行消退,但较大的囊肿可能发生扭转或破裂,导致急腹症。患儿可能出现突发性下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需急诊处理。多数病例通过超声随访观察,严重者需手术干预。
家长发现女童出现不明原因腹部包块、腹痛、性早熟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检查。日常应注意观察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避免腹部外伤,定期进行儿童保健体检。确诊卵巢肿瘤后,应严格遵循医嘱进行治疗和随访,注意营养支持,保证蛋白质和维生素摄入,适当进行轻度活动,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肿瘤破裂或扭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