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产后宫缩痛

产后宫缩痛是指产妇分娩后子宫收缩引起的下腹部疼痛,属于正常生理现象,有助于子宫复旧和减少产后出血。
产后宫缩痛主要由子宫平滑肌收缩引起。分娩后子宫需要通过持续收缩恢复到孕前大小,收缩过程中可能压迫血管和神经,导致阵发性疼痛。疼痛程度因人而异,经产妇通常比初产妇更明显,因多次妊娠使子宫肌肉纤维松弛,收缩时张力更高。哺乳时疼痛可能加重,因婴儿吸吮刺激催产素分泌,促进子宫收缩。
疼痛通常在产后1-2天最剧烈,持续3-5天逐渐缓解。表现为下腹部间歇性紧缩感,类似经期痉挛痛,可能伴随恶露排出增多。少数产妇因宫腔内残留胎盘组织或并发感染,可能出现持续剧烈疼痛、发热或异常分泌物,需警惕病理性宫缩痛。
建议产妇保持会阴清洁,避免憋尿加重不适。可通过热敷下腹部、按摩腰骶部缓解疼痛,哺乳前饮用温水有助于放松肌肉。若疼痛影响休息或持续超过1周,应及时就医排除病理因素。产后适度活动促进恶露排出,但避免提重物或剧烈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