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与肝腹水的区别

肝硬化与肝腹水是两种不同的肝脏疾病表现,肝硬化是肝脏组织纤维化的慢性进行性疾病,肝腹水则是肝硬化等疾病导致的腹腔积液症状。
肝硬化主要由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脂肪肝等长期损伤引起,表现为肝细胞坏死和纤维组织增生。肝腹水多由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低蛋白血症或腹腔感染导致,属于肝硬化的并发症之一。
肝硬化患者肝脏质地变硬、表面结节状,伴随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肝腹水以腹腔内游离液体积聚为特征,腹部膨隆明显,可能伴随移动性浊音和下肢水肿。
肝硬化早期可能仅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晚期可出现黄疸、蜘蛛痣等。肝腹水患者常见腹胀、呼吸困难,严重时出现脐疝或膈肌抬高。
肝硬化需结合肝功能检查、超声弹性成像或肝活检确诊。
肝腹水通过腹部超声、腹腔穿刺液分析即可明确,穿刺液可区分感染性腹水或漏出性腹水。
肝硬化需针对病因进行抗病毒、戒酒等治疗,晚期可能需肝移植。肝腹水治疗包括限盐利尿、腹腔穿刺引流,严重者需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肝硬化患者应严格戒酒并低盐饮食,每日蛋白质摄入控制在每公斤体重1-1.2克,避免坚硬食物损伤食管静脉。定期监测肝功能、甲胎蛋白和腹部超声,出现腹胀加重或意识改变需立即就医。肝腹水患者需记录每日尿量和体重变化,利尿剂使用期间注意电解质平衡,腹腔感染时需足疗程抗生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