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糜烂性食管炎b级

关键词: #食管炎
关键词: #食管炎
糜烂性食管炎B级是指内镜下食管黏膜出现条状糜烂且病变范围不超过食管周径50%的炎症状态,属于洛杉矶分级系统中的中度食管炎。糜烂性食管炎主要由胃酸反流损伤食管黏膜引起,典型症状包括烧心、反酸、吞咽疼痛,可能由长期胃食管反流、食管裂孔疝、药物刺激等因素诱发,需通过抑酸药物、黏膜保护剂等治疗并结合生活方式调整。
糜烂性食管炎B级采用洛杉矶分级系统,其特征为食管黏膜出现至少1条长度超过5毫米的条状糜烂,所有糜烂病变总和不超过食管周径的50%。该分级介于A级(单个糜烂灶)与C级(糜烂融合超过50%周径)之间,属于中度食管损伤。内镜检查时需注意与食管癌、感染性食管炎等疾病鉴别。
患者常主诉胸骨后烧灼感,平卧或弯腰时加重,可能伴随反流酸苦水至咽喉。部分患者因糜烂刺激出现吞咽疼痛,尤其进食辛辣或酸性食物时明显。夜间反流可能引发咳嗽、声嘶等食管外症状。症状发作频率通常每周超过2次,但较少导致严重并发症如出血或狭窄。
胃酸和胃蛋白酶反流是直接诱因,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障碍使胃内容物长期接触食管黏膜。食管裂孔疝患者因解剖结构异常更易发病。非甾体抗炎药、双膦酸盐类药物可能直接损伤黏膜。肥胖、妊娠、高脂饮食等因素通过增加腹压促进反流。
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雷贝拉唑钠肠溶片可有效抑制胃酸分泌,黏膜保护剂如铝碳酸镁咀嚼片能中和胃酸并形成保护层。促动力药多潘立酮片有助于加速胃排空。药物治疗需持续4-8周,严重者需延长疗程。避免自行使用H2受体阻滞剂替代正规治疗。
睡眠时抬高床头15-20厘米,避免睡前3小时进食。减少巧克力、薄荷、咖啡因等降低括约肌压力的食物。戒烟限酒,控制体重至BMI小于24。穿着宽松衣物减少腹压,记录饮食日记识别个人触发因素。长期症状不缓解需复查内镜评估黏膜愈合情况。
糜烂性食管炎B级患者应建立规律饮食习惯,采用少食多餐模式,避免暴饮暴食。日常可增加高纤维食物如燕麦、西蓝花摄入,减少油炸食品及柑橘类水果。餐后散步30分钟促进胃肠蠕动,但避免剧烈运动。若出现呕血、黑便或体重骤降需立即就医,警惕Barrett食管等癌前病变。定期随访有助于调整治疗方案并预防疾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