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方法有哪些

关键词: #疱疹性咽峡炎
关键词: #疱疹性咽峡炎
预防小儿疱疹性咽峡炎可通过保持手卫生、避免接触传染源、增强免疫力、定期消毒物品、接种疫苗等方法实现。疱疹性咽峡炎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表现为发热、咽痛、口腔疱疹等症状,需结合日常防护与医疗干预降低感染风险。
儿童应养成饭前便后、外出归来后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的习惯,每次洗手时间不少于20秒。家长需监督儿童避免用手触摸口鼻眼,尤其在公共场所接触门把手、玩具等物品后。病毒可通过粪-口传播,手部清洁能有效阻断传播链。若无法及时洗手,可临时使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
疱疹性咽峡炎高发期尽量减少带儿童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如游乐场、早教中心等。避免与已患病儿童共用餐具、毛巾等个人物品。患儿应居家休息至症状完全消失,隔离期通常为1-2周。家长接触患儿分泌物后需立即消毒双手,处理呕吐物或粪便时需佩戴手套。
保证儿童每日摄入足量优质蛋白如鸡蛋、鱼肉,以及富含维生素C的西蓝花、猕猴桃等新鲜蔬菜水果。规律作息和充足睡眠有助于维持免疫功能,学龄前儿童每日睡眠应达10-13小时。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如散步、跳绳等,但需避免过度疲劳导致抵抗力下降。
患儿使用过的餐具、玩具等需每日用100℃沸水煮沸消毒5分钟,或使用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家具表面、门把手等高频接触部位可用75%酒精擦拭。衣物床单应单独清洗并在阳光下暴晒,紫外线对肠道病毒有灭活作用。幼儿园等集体场所需加强教室通风,每日至少开窗3次。
目前EV71灭活疫苗可预防由肠道病毒71型引起的重症疱疹性咽峡炎,建议6月龄-5岁儿童接种。基础免疫程序为2剂次,间隔1个月,接种后保护效力可持续2年以上。但该疫苗不能预防其他肠道病毒亚型,仍需配合其他防护措施。接种前需咨询医生评估儿童身体状况。
除上述措施外,家长需密切关注儿童健康状况,出现持续高热、拒食、精神萎靡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患病期间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米汤、果泥,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加重咽痛。恢复期可适量补充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但所有药物使用均需遵医嘱。保持居家环境温湿度适宜,定期用空气净化设备减少病原体悬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