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后负荷是指有哪些

关键词: #心脏
关键词: #心脏
心脏后负荷是指心室收缩射血时需克服的阻力,主要包括主动脉压、肺动脉压及外周血管阻力等因素。
主动脉压是左心室射血时对抗的主要阻力。当主动脉瓣开放后,左心室需产生足够压力才能将血液泵入主动脉。高血压、主动脉瓣狭窄等疾病会导致主动脉压异常升高,增加左心室后负荷,长期可能引发左心室肥厚或心力衰竭。临床常用硝苯地平控释片、缬沙坦胶囊等药物调节血压,降低后负荷。
肺动脉压构成右心室后负荷,正常值为15-30mmHg。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栓塞等可引起肺动脉高压,使右心室射血阻力增大,严重时导致右心衰竭。治疗可选用西地那非片、波生坦片等靶向药物,改善肺血管阻力。
全身小动脉张力直接影响后负荷大小。血管收缩时外周阻力增加,如交感神经兴奋、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等情况。血管扩张剂如盐酸哌唑嗪片能有效降低外周阻力,减轻心脏做功负担。
红细胞增多症、脱水等导致血液黏滞度增高时,血流阻力随之上升。这种情况既增加前负荷也加重后负荷,需通过补液、抗凝等措施改善血液流变学特性。
动脉粥样硬化会使血管壁僵硬度增加,降低动脉的弹性缓冲功能。这种改变导致收缩期血压骤升,加重心脏瞬时后负荷。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钙片可延缓动脉硬化进展。
日常需定期监测血压、血脂指标,避免高盐饮食和吸烟等危险因素。出现活动后气促、下肢水肿等表现时,应及时进行心脏超声和血流动力学检查。控制后负荷的关键在于治疗原发病,同时配合低强度有氧运动改善心血管功能,但运动方案需经专业评估后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