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炎应看什么科

血管炎应看风湿免疫科或血管外科,可能与感染、药物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因素有关。
风湿免疫科是血管炎的首选就诊科室。血管炎多与自身免疫异常相关,如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血管炎、大动脉炎等。风湿免疫科医生会通过血液检查评估炎症指标和自身抗体,结合影像学检查明确血管受累范围。常用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如醋酸泼尼松片、免疫抑制剂如甲氨蝶呤片、生物制剂如托珠单抗注射液等。若出现发热、关节痛、皮疹等症状,需优先考虑风湿免疫科就诊。
当血管炎导致严重血管狭窄或闭塞时需转诊血管外科。如大动脉炎引发颈动脉狭窄、结节性多动脉炎造成肠系膜血管缺血等,可能需要血管介入治疗或搭桥手术。血管外科通过血管造影、超声等评估血流动力学改变,对缺血性溃疡、肢体坏疽等终末损害进行血运重建。部分患者需联合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肠溶片、抗凝药物如华法林钠片等。
以皮肤病变为主的血管炎可首诊皮肤科。过敏性紫癜、白细胞破碎性血管炎等常表现为下肢紫癜、网状青斑或溃疡。皮肤科医生通过活检明确病理类型,针对皮肤症状使用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片、局部激素如糠酸莫米松乳膏等治疗。若伴随全身症状需转诊风湿免疫科。
累及肾脏的血管炎需肾内科协同诊治。显微镜下多血管炎、肉芽肿性多血管炎等易引起血尿、蛋白尿及肾功能损害。肾内科通过尿常规、肾穿刺等评估肾损伤程度,必要时进行血浆置换或透析治疗。常用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注射液需在肾内科监测下使用。
肺部受累的血管炎患者需呼吸内科参与。肉芽肿性多血管炎可能引发咳嗽、咯血、肺结节等,需通过胸部CT、支气管镜等检查评估。呼吸内科医生会联合使用激素冲击治疗,对弥漫性肺泡出血等急症进行机械通气支持。长期随访需监测肺功能变化。
血管炎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和外伤,注意观察肢体温度及脉搏变化。饮食需保证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摄入,限制高盐食物。冬季注意保暖防止雷诺现象加重,戒烟并控制血压血糖。定期复查炎症指标和靶器官功能,出现新发疼痛、溃疡或视力变化时需及时复诊。多学科协作治疗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