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的发病原因

高血压的发病原因主要有遗传因素、高盐饮食、肥胖、精神紧张、肾脏疾病等。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心血管综合征,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
高血压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父母均有高血压时子女发病概率显著增加。这可能与多个基因位点变异有关,导致血管紧张素系统、钠离子通道等功能异常。对于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人群,建议定期监测血压,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长期摄入过量钠盐会导致体内钠水潴留,血容量增加,同时可能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引起外周血管阻力升高。每日食盐摄入量应控制在5克以内,减少腌制食品、加工食品的摄入。
体重超标会导致脂肪组织分泌多种血管活性物质,如瘦素、抵抗素等,这些物质可能引起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胰岛素抵抗,最终导致血压升高。中心性肥胖者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更高,腰围男性应控制在90厘米以下,女性控制在85厘米以下。
长期精神压力过大会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引起心率增快、血管收缩,同时可能影响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导致皮质醇等激素分泌异常。长期处于高压状态的人群应注意心理调节,保证充足睡眠。
肾实质性疾病如慢性肾炎、糖尿病肾病等会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钠水排泄障碍;肾血管性疾病如肾动脉狭窄会引起肾素分泌增多,这些都可能引发继发性高血压。对于突然出现的血压升高或难治性高血压,需排查肾脏疾病可能。
预防高血压需建立健康生活方式,包括低盐低脂饮食、控制体重、规律运动、戒烟限酒、保持心理平衡等。已确诊高血压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常用降压药物包括钙通道阻滞剂如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马来酸依那普利片、利尿剂如氢氯噻嗪片等。定期监测血压变化,避免自行调整药物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