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镜息肉切除手术怎么做

消化内科编辑 医普观察员
28次浏览

关键词: #肠镜 #息肉

肠镜息肉切除手术主要通过内镜下电切术、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等方式进行。肠镜息肉切除手术主要有内镜下电切术、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氩离子凝固术、内镜下套扎术等方法。

1、内镜下电切术

内镜下电切术适用于直径较小的息肉,通过肠镜导入电切刀,利用高频电流切除息肉基底部。该方法操作简便,创面出血少,术后恢复快。手术过程中需注意避免损伤肠壁深层组织,术后可能出现轻微腹痛或便血,通常1-2天可自行缓解。切除的息肉需送病理检查以明确性质。

2、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适用于直径较大的广基息肉,通过注射生理盐水使黏膜下层隆起,再用圈套器完整切除病变组织。该方法能完整切除病灶并获取较大标本,但操作难度较高,可能出现穿孔或出血并发症。术后需禁食24小时观察,病理确诊后决定后续治疗方案。

3、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适用于早期癌变或巨大平坦型息肉,通过黏膜下注射后逐层剥离病变组织。该方法能实现整块切除利于病理评估,但技术要求高且手术时间长。术后需住院观察3-5天,密切监测有无迟发性出血或穿孔,必要时需追加外科手术。

4、氩离子凝固术

氩离子凝固术适用于多发性小息肉或术后残余病灶,通过氩气电离产生高温凝固破坏病变组织。该方法无需接触组织且深度可控,但无法获取病理标本。术后可能出现腹胀或黏膜水肿,2-3天后症状可消失,需定期复查确认治疗效果。

5、内镜下套扎术

内镜下套扎术适用于带蒂息肉,通过套扎器结扎息肉蒂部使其缺血坏死脱落。该方法操作简单且并发症少,但较大息肉可能需多次治疗。术后1周内避免剧烈运动,观察排便情况,脱落息肉需经肠道自然排出。

肠镜息肉切除术后应保持清淡饮食1-2周,避免辛辣刺激及粗纤维食物,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术后1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和剧烈运动,定期复查肠镜监测复发情况。出现持续腹痛、发热或便血增多需及时就医。根据病理结果制定随访计划,腺瘤性息肉患者建议1-3年复查,恶性病变需缩短复查间隔。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