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脓肿是怎么形成的

腹腔脓肿通常由腹腔内感染扩散或术后并发症引起,主要形成原因有腹腔脏器穿孔、术后感染、外伤感染、腹腔炎症扩散、血行感染等。腹腔脓肿可能导致发热、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需通过抗生素治疗或手术引流等方式干预。
胃溃疡穿孔、阑尾穿孔等疾病会导致消化液或细菌进入腹腔。胃肠内容物刺激腹膜引发化学性腹膜炎,继发细菌感染后形成局部脓液积聚。患者可能出现突发剧烈腹痛伴板状腹体征。临床常用头孢曲松钠注射液、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联合控制感染,严重时需手术修补穿孔并清理脓腔。
胃肠道或胆道手术后吻合口瘘可能引发感染。手术创伤破坏组织屏障,肠道菌群移位至腹腔形成感染灶。典型表现为术后3-7天出现持续发热伴切口渗液。需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等广谱抗生素,必要时通过CT引导下穿刺引流。
开放性腹部损伤带入病原体或闭合伤导致肠管破裂,均可引起腹腔感染。创伤后局部血肿成为细菌培养基,逐渐液化形成脓肿。常见于延迟处理的腹部撞击伤,伴有进行性加重的腹胀。早期使用注射用美罗培南控制感染,合并肠瘘时需行损伤脏器切除术。
急性阑尾炎、盆腔炎等未及时控制时,炎症可能穿透脏器包膜。脓性渗出物被大网膜包裹形成局限性脓肿,多见于右下腹或盆腔。患者多有原发病病史及白细胞升高。轻症可口服左氧氟沙星片,重症需静脉滴注注射用头孢噻肟钠联合脓肿切开术。
败血症或远处感染灶通过血流传播至腹腔。糖尿病等免疫力低下者易发生,脓肿常为多发性且病原体特殊。临床表现为寒战高热伴全腹压痛,血培养可明确病原体。需长期使用注射用万古霉素等敏感抗生素,结合营养支持治疗基础疾病。
腹腔脓肿患者应卧床休息并禁食,待病情稳定后逐步过渡到流质饮食。恢复期可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蛋清等促进组织修复,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每日监测体温变化,保持引流管通畅并记录引流量。术后2周内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超声观察脓肿吸收情况。出现持续发热或腹痛加重时需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