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质血症怎么分类

血液内科编辑 健康万事通
0次浏览

氮质血症可分为肾前性、肾性和肾后性三类,主要与血尿素氮升高有关,需结合病因及肾功能指标综合判断。

1、肾前性氮质血症

肾前性氮质血症由肾脏血流灌注不足导致,常见于脱水、心力衰竭或大出血等。患者可能出现少尿、口渴等症状,实验室检查显示血尿素氮与肌酐比值升高。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如补液纠正脱水,使用呋塞米注射液改善心功能,必要时静脉输注人血白蛋白扩容。

2、肾性氮质血症

肾性氮质血症由肾实质损伤引起,多见于急性肾小管坏死、慢性肾病等。典型表现包括水肿、高血压及尿量改变,血肌酐与尿素氮同步升高。需控制血压(如硝苯地平控释片)、调节电解质紊乱(如碳酸氢钠片),终末期患者可能需血液透析或肾移植

3、肾后性氮质血症

肾后性氮质血症因尿路梗阻所致,如前列腺增生输尿管结石等。特征为突发无尿或排尿困难,影像学可见肾积水。解除梗阻是关键,可采用留置导尿管、输尿管支架置入术,合并感染时需用左氧氟沙星片抗感染。长期梗阻可能导致不可逆肾损伤。

氮质血症患者应限制蛋白质摄入(每日0.6-0.8g/kg),优先选择鸡蛋、鱼肉等优质蛋白。保持每日尿量1500-2000ml,避免高钾食物如香蕉、土豆。定期监测肾功能指标,出现恶心、皮肤瘙痒等尿毒症症状时需及时就医。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者需严格控制基础疾病。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