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吞咽的病人如何进食

耳鼻喉科编辑 医普观察员
10次浏览

无法吞咽的病人可通过鼻饲管进食、胃造瘘术、调整食物形态、静脉营养支持、口腔运动训练等方式维持营养摄入。无法吞咽可能与神经系统疾病、咽喉结构异常、肌肉功能障碍、心理因素、药物副作用等原因有关。

1、鼻饲管进食

鼻饲管通过鼻腔插入胃部,直接输送流质食物或营养液。适用于短期无法吞咽但胃肠功能正常的患者,如脑卒中急性期。需定期更换导管,注意避免误吸和感染。常见并发症包括鼻黏膜损伤和反流性食管炎。

2、胃造瘘术

通过手术在腹壁建立通道将营养液输入胃部,适合长期无法吞咽患者,如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晚期。分为经皮内镜下胃造瘘和外科手术造瘘两种方式。术后需每日清洁造瘘口,注意观察有无渗漏或感染迹象。

3、调整食物形态

将食物制成糊状、泥状或浓稠液体,配合增稠剂使用。适用于轻度吞咽障碍患者,如帕金森病早期。需确保食物均匀无颗粒,温度适宜。营养师应设计高蛋白高热量食谱,避免营养不良。

4、静脉营养支持

通过中心静脉导管输注营养液,适用于胃肠功能衰竭患者。需严格无菌操作,监测电解质平衡。可能出现导管相关感染、代谢紊乱等风险。通常作为临时过渡方案,待胃肠功能恢复后改用其他进食方式。

5、口腔运动训练

通过舌肌训练、冷热刺激等方法改善吞咽功能,适合功能性吞咽障碍患者。言语治疗师会设计个性化康复方案,如门德尔松手法训练。需长期坚持,配合生物反馈治疗可提升效果。训练期间仍需保证营养摄入。

护理人员需每2小时帮助患者变换体位,进食后保持坐位1小时防止误吸。定期评估营养状况,监测体重和血清蛋白指标。保持口腔清洁,每日进行4次口腔护理。记录每日出入量,观察有无呛咳、发热等异常症状。建议家属学习急救手法,备好吸引器应对突发窒息。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