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出血怎么回事

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出血可能由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凝血功能障碍、胃酸反流侵蚀血管、感染等因素引起,可通过内镜下止血、药物控制门脉压力、输血支持、手术干预、抗感染治疗等方式处理。
肝硬化导致肝内血管阻力增加,门静脉血流受阻形成门静脉高压。门静脉压力升高会使食管胃底静脉代偿性扩张迂曲,血管壁变薄易破裂。患者可能出现呕血、黑便等症状。治疗需使用盐酸普萘洛尔片降低门脉压力,或通过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缓解高压。
长期门脉高压使食管胃底静脉形成蚯蚓状曲张,血管壁张力超过极限时会发生破裂。典型表现为突发大量呕血伴休克症状。急诊处理可采用内镜下套扎术或组织胶注射止血,必要时使用注射用生长抑素收缩内脏血管。
肝硬化患者肝脏合成凝血因子能力下降,血小板数量减少,加重出血风险。临床可见皮肤瘀斑、穿刺点渗血等表现。治疗需静脉输注新鲜冰冻血浆补充凝血因子,或使用注射用重组人凝血因子VIIa快速止血。
胃食管反流病或应激性溃疡时,胃酸反复腐蚀曲张静脉表面黏膜,导致血管暴露破裂。患者常伴烧心、反酸症状。预防性使用注射用奥美拉唑钠抑制胃酸分泌,可降低出血概率。
自发性腹膜炎等感染会加重门脉高压和凝血异常。患者可能出现发热、腹痛后突发呕血。治疗需联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抗感染,同时进行止血处理。严重感染会显著增加出血死亡率。
肝硬化患者应保持软质饮食,避免粗糙食物划伤曲张静脉,限制每日钠盐摄入不超过3克以减轻腹水。定期进行胃镜检查评估静脉曲张程度,遵医嘱服用降低门脉压力药物。出现呕血或黑便时立即平卧并禁食,由家属护送急诊处理。日常监测血压和血红蛋白变化,戒酒并避免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等损伤胃肠黏膜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