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痔疮破了怎么处理

外痔疮破裂后需及时清洁消毒并预防感染,可通过局部压迫止血、药物缓解、调整生活习惯等方式处理。外痔破裂通常由排便用力、久坐久站、饮食刺激等因素诱发,可能伴随疼痛、渗血或瘙痒等症状。
使用温水或生理盐水轻柔冲洗患处,避免使用肥皂等刺激性清洁剂。清洗后可用碘伏溶液或医用酒精棉片消毒,降低细菌滋生风险。清洁时动作需轻柔,防止加重黏膜损伤。若出现分泌物增多或异味,可能提示感染,应就医处理。
用无菌纱布或干净棉球按压出血部位5-10分钟,利用物理压力帮助血管收缩止血。避免反复擦拭导致创面扩大。若出血持续超过20分钟或出血量较大,可能涉及血管破裂,需急诊处理。止血后可涂抹红霉素软膏等抗生素药膏预防感染。
遵医嘱使用复方角菜酸酯栓、马应龙麝香痔疮膏等外用药减轻炎症和疼痛。口服地奥司明片可改善静脉回流,减轻肿胀。若疼痛剧烈可短期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但需排除消化道溃疡等禁忌证。避免自行使用强效激素类药膏。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软化粪便,推荐西蓝花、燕麦等食物。排便时避免过度用力,必要时使用开塞露辅助。建立定时排便习惯,每次如厕时间控制在5分钟内。长期便秘者可短期服用乳果糖口服溶液调节肠道功能。
避免久坐久站,每小时活动5分钟促进血液循环。选择透气的棉质内衣减少摩擦。每日可进行提肛运动锻炼盆底肌,每次收缩肛门3秒后放松,重复10-15次。急性期可温水坐浴10-15分钟,每日2-3次缓解不适。
外痔破裂后应保持肛周干燥清洁,避免抓挠或使用刺激性卫生用品。饮食需清淡,限制辛辣、酒精等可能加重充血的食物。若出现发热、脓性分泌物或持续出血,提示可能继发感染或血栓形成,须及时至肛肠科就诊。日常注意劳逸结合,控制体重以减少腹压,长期反复发作需考虑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