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套叠治疗手术后应如何护理

肠套叠手术后护理需重点关注伤口管理、饮食调整、活动限制、症状监测和定期复查。术后护理不当可能增加感染风险或影响康复进程。
保持手术切口清洁干燥,每日用无菌生理盐水清洗伤口,避免使用酒精等刺激性消毒剂。术后1-3天内伤口可能出现轻微渗液,需及时更换敷料。若发现切口红肿、渗脓或发热超过38.5℃,提示可能存在伤口感染。禁止自行撕脱结痂或搔抓伤口,儿童患者家长需使用防护网罩防止触碰。术后7-10天可拆除缝线,期间避免伤口接触污水。
术后6小时禁食后,先从流质饮食开始,如米汤、藕粉等低渣食物,逐步过渡到半流质饮食。术后1-3天可进食稀粥、烂面条,3-5天后尝试软烂蔬菜泥、蒸蛋等低纤维食物。避免牛奶、豆类等产气食物及辛辣刺激性饮食。儿童患者家长需控制进食速度,采用少量多餐方式,每日5-6餐为宜。术后2周内禁止摄入坚果、粗纤维等难消化食物。
术后24小时内严格卧床休息,之后可逐渐增加床上活动。3天内避免剧烈咳嗽或突然体位改变,必要时使用腹带减轻切口张力。婴幼儿患者家长需限制其爬行或跑跳活动,抱持时注意托护腹部。术后1周内禁止提重物或进行腹部用力动作,2周后可恢复轻度日常活动。建议使用斜坡卧位减轻腹腔压力,促进肠蠕动恢复。
密切监测体温变化,每日测量3次,持续3天。观察排便情况,记录首次排气排便时间,若术后48小时未排气需警惕肠梗阻。注意腹痛性质变化,突发绞痛伴呕吐可能提示复发。儿童患者家长需记录饮水量和尿量,防止脱水。出现血便、持续腹胀或精神萎靡应立即就医。术后1个月内定期检查腹部触诊,评估肠鸣音恢复情况。
术后7天需门诊复查血常规和腹部超声,评估炎症指标和肠管复位情况。1个月后行消化道造影检查确认肠道通畅度。3个月内避免接种活疫苗,6个月后建议进行营养状况评估。遵医嘱使用益生菌制剂调节肠道菌群,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建立饮食日记记录耐受情况,逐步引入新食物时需单一品种试喂3天。
术后康复期需维持环境温度稳定,避免受凉导致肠痉挛。建议准备腹部按摩教程,每日顺时针环形按摩脐周3次促进肠蠕动。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减少切口摩擦,儿童患者可选择护腹带保护。建立规律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组织修复。术后3个月内避免长途旅行或剧烈运动,定期测量体重监测营养摄入状况。出现任何异常体征应及时与主治医生沟通,切勿自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