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得了中耳炎时有哪些症状

宝宝得了中耳炎时通常表现为耳痛、哭闹不安、抓挠耳朵、听力下降、发热等症状。中耳炎可能与细菌或病毒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上呼吸道感染等因素有关。
宝宝中耳炎早期最明显的症状是耳痛,表现为突然出现的单侧或双侧耳朵疼痛,疼痛程度可能从轻微不适到剧烈难忍。年龄较小的宝宝无法准确表达疼痛,常表现为哭闹不安、烦躁易怒、拒绝进食或睡眠障碍。部分宝宝会用手频繁抓挠患侧耳朵或摇头。耳痛在平躺时可能加重,因体位改变导致中耳压力变化。
中耳炎会导致传导性听力下降,宝宝可能对声音反应迟钝或需要提高音量才能引起注意。家长可能发现宝宝看电视时音量调得比平时大,或对轻声呼唤无反应。这种听力下降通常是暂时性的,与中耳积液影响声音传导有关。若反复发作或未及时治疗,可能影响语言发育。
急性中耳炎常伴随发热,体温多在38-39摄氏度之间,部分宝宝可能出现高热。发热通常出现在耳痛之后,提示可能存在细菌感染。年龄较小的宝宝更易出现高热,可能伴有寒战、面色潮红等症状。发热持续时间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若持续超过48小时不退或反复高热,需警惕并发症。
若鼓膜穿孔,宝宝耳道可能出现黄色、白色或带血性的分泌物,这是中耳炎进展的表现。分泌物初期可能较稀薄,后逐渐变稠。家长可发现宝宝耳廓或枕巾上有分泌物痕迹。此时耳痛可能突然减轻,因鼓膜穿孔后中耳压力得到释放。需注意保持外耳道清洁,避免继发感染。
部分宝宝可能出现平衡障碍,表现为走路不稳、容易摔倒或拒绝站立。这与中耳炎影响内耳平衡功能有关。年龄较小的宝宝可能表现为呕吐、食欲不振等非特异性症状。若出现持续性眩晕或严重平衡障碍,需排除迷路炎等并发症。
发现宝宝有中耳炎症状时,家长应避免自行清洁耳道或使用滴耳液。保持宝宝鼻腔通畅,哺乳时采取半直立姿势。避免让宝宝接触二手烟,减少上呼吸道感染风险。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莫西林颗粒、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等药物治疗。急性期可适当冷敷耳周缓解疼痛,但禁止热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