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后腰疼怎么回事

关键词: #骨折
关键词: #骨折
骨折后腰疼可能与骨折部位活动受限、局部炎症反应、神经压迫、肌肉代偿性劳损或继发腰椎病变等因素有关。骨折后长期卧床可能导致腰肌萎缩,而脊柱承重改变可能诱发腰椎间盘突出等继发问题。
骨折后需固定患肢或限制活动,长期保持特定姿势会使腰部肌肉持续紧张。胸椎或骨盆骨折时,身体为减轻疼痛会不自主调整姿势,导致腰背部肌肉代偿性收缩,形成慢性劳损性疼痛。可通过热敷和轻柔按摩缓解,必要时使用氟比洛芬凝胶贴膏等外用药物。
骨折后局部组织释放前列腺素等炎性介质,可能通过血液循环影响邻近腰部区域。严重创伤还可能引发全身性炎症反应,导致腰背部弥漫性酸痛。这种情况通常伴随骨折部位红肿热痛,可遵医嘱使用塞来昔布胶囊或洛索洛芬钠片控制炎症。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可能直接压迫神经根,引起放射性腰痛。骨盆骨折后血肿形成也可能刺激腰骶神经丛。这类疼痛多呈刺痛或电击样,可能向下肢放射,需通过CT或MRI确诊。急性期可用甲钴胺片营养神经,严重者需手术减压。
使用拐杖或轮椅代偿时,腰部肌肉需额外发力维持平衡,易造成竖脊肌、腰方肌等过度使用。长期卧床还会导致核心肌群萎缩,起身活动时腰部稳定性下降。建议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桥式运动等腰部强化训练,配合盐酸乙哌立松片缓解肌痉挛。
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可能并发腰椎新发骨折,长期制动可能加速腰椎退变。部分患者会出现椎间盘源性疼痛或小关节紊乱,表现为晨起僵硬、活动后加重。需通过骨密度检查评估骨质疏松程度,严重者可考虑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
骨折后腰疼患者应避免突然扭转腰部,睡眠时在膝下垫枕保持脊柱中立位。康复期逐步进行腰背肌等长收缩训练,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促进骨骼愈合。若疼痛持续超过2周或出现下肢麻木、大小便障碍等警示症状,需立即复查排除脊髓损伤等严重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