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感冒退热糖浆的危害有哪些

小儿感冒退热糖浆可能存在的危害主要有药物过敏、胃肠道刺激、肝肾功能损伤、掩盖真实病情、药物相互作用等。家长需严格遵医嘱使用,避免自行调整剂量或长期服用。
部分儿童可能对糖浆中的成分如对乙酰氨基酚、伪麻黄碱等产生过敏反应,表现为皮肤瘙痒、荨麻疹或呼吸困难。过敏体质患儿使用前应咨询医生,必要时进行皮试。若出现过敏症状需立即停用,并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糖浆或地塞米松注射液抗过敏治疗。
退热糖浆中的解热镇痛成分可能刺激胃肠黏膜,引发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建议餐后服用以减轻刺激,避免与酸性饮料同服。长期过量使用可能诱发胃黏膜损伤,必要时可配合铝碳酸镁咀嚼片保护胃肠。
对乙酰氨基酚等成分需经肝脏代谢,超剂量使用可能导致转氨酶升高甚至急性肝损伤。肾功能不全患儿排泄药物能力下降,易造成药物蓄积。用药期间应监测肝肾功能,避免联合使用其他含相同成分的药物。
退热糖浆可能暂时缓解发热症状,但可能掩盖肺炎、脑膜炎等严重感染疾病的进展体征。若患儿持续高热超过3天或出现精神萎靡、抽搐等症状,家长应立即就医排查病因,不可依赖退热糖浆延误治疗。
与某些抗生素如阿奇霉素颗粒、抗癫痫药如丙戊酸钠口服溶液联用时,可能影响药效或增加毒性。服用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软胶囊的患儿尤需注意,联合用药前必须告知医生正在使用的所有药物。
家长应为患儿记录用药时间与剂量,避免重复给药。服药期间多饮水促进代谢,体温超过38.5℃时才考虑使用退热药。观察患儿精神状态比单纯关注体温更重要,出现嗜睡、拒食等异常需及时就医。日常可通过温水擦浴等物理方式辅助降温,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饮食以易消化的粥类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