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的操作顺序是什么

小儿推拿的操作顺序通常遵循头面→上肢→胸腹→腰背→下肢的顺序,具体手法包括开天门、推坎宫、运太阳、揉耳后高骨等。小儿推拿需根据儿童体质和症状调整手法顺序与力度,建议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
头面部操作以轻柔手法为主,常用开天门、推坎宫、运太阳等手法。开天门是用拇指从眉心向发际直推,有助于安神定惊;推坎宫是从眉头沿眉弓向眉梢分推,可缓解感冒头痛;运太阳是用拇指揉按太阳穴,对发热头痛有缓解作用。操作时需注意避开儿童卤门未闭合区域,力度以皮肤微红为度。
上肢部操作包括清天河水、推三关、退六腑等手法。清天河水是用食中二指从腕横纹推向肘横纹,适用于发热症状;推三关是从腕部阳池穴沿前臂桡侧推向肘部,可温阳散寒;退六腑是从肘部尺侧推向腕部,用于实热证调理。操作时需固定儿童腕关节,保持手臂自然放松状态。
胸腹部操作包含分推膻中、摩腹、揉中脘等手法。分推膻中是用两拇指从胸骨正中向两侧分推,可宽胸理气;摩腹是顺时针环形摩擦腹部,有助于改善积食便秘;揉中脘是用掌根按揉上腹部,能调理脾胃功能。操作前需确认儿童无肋骨损伤,饭后需间隔1小时再进行。
腰背部操作主要有捏脊、推七节骨等手法。捏脊是用拇食指沿脊柱两侧自下而上捏提皮肤,可增强免疫力;推七节骨是用拇指从尾骨端向上直推至第四腰椎,对遗尿腹泻有效。操作时需保持儿童俯卧位稳定,避开脊柱棘突区域,皮肤破损时禁用。
下肢部操作包括揉足三里、推涌泉、拿百虫等手法。揉足三里是用拇指按揉膝盖外侧凹陷下方,能健脾和胃;推涌泉是从足底前部向足趾方向直推,可引火归元;拿百虫是用拇指与其余四指对握大腿内侧肌肉,缓解下肢抽搐。操作时需注意膝关节自然屈曲角度,避免过度拉伸。
小儿推拿需在温暖环境中进行,操作前修剪指甲并涂抹介质油。每次推拿时间控制在15-20分钟,饭后1小时内不宜操作。推拿后注意保暖避风,适当补充温水。若儿童出现皮肤过敏、哭闹抗拒等情况应立即停止,持续发热、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家长可在医师指导下学习基础保健手法,但治疗性推拿必须由专业人员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