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疫苗有哪些

儿科编辑 医心科普
25次浏览

关键词: #疫苗 #新生儿

新生儿疫苗主要包括卡介苗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等。这些疫苗主要用于预防结核病、乙型肝炎、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以及麻疹等疾病。

1、卡介苗

卡介苗用于预防结核病,通常在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影响肺部,但也可能侵犯其他器官。卡介苗通过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帮助预防结核病的发生。接种后可能出现局部红肿或轻微发热,一般无须特殊处理。

2、乙肝疫苗

乙肝疫苗用于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新生儿需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一针,后续按计划完成接种。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脏疾病,可能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乙肝疫苗能有效刺激机体产生抗体,降低感染风险。接种后可能出现注射部位疼痛或低热,通常可自行缓解。

3、脊髓灰质炎疫苗

脊髓灰质炎疫苗用于预防脊髓灰质炎,通常在新生儿2月龄开始接种。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可能导致肢体瘫痪。疫苗通过口服或注射方式接种,能有效预防病毒感染。接种后可能出现轻微胃肠道不适,一般无须担心。

4、百白破疫苗

百白破疫苗用于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新生儿需在3月龄开始接种。百日咳是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白喉和破伤风分别由白喉杆菌和破伤风梭菌引起。百白破疫苗能同时预防这三种疾病,接种后可能出现局部红肿或低热,通常可自行消退。

5、麻疹疫苗

麻疹疫苗用于预防麻疹,通常在新生儿8月龄接种。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症状包括高热、皮疹等。麻疹疫苗能有效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接种后可能出现轻微发热或皮疹,一般无须特殊处理。

新生儿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措施,家长应严格按照免疫规划程序带新生儿接种。接种前需确保新生儿身体健康,无发热或其他急性疾病。接种后注意观察新生儿反应,如出现持续高热或严重不适,应及时就医。同时,保持接种部位清洁干燥,避免感染。母乳喂养有助于增强新生儿免疫力,家长可适当调整喂养方式以配合疫苗接种。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